java中,初始化数组要求指定数组容量,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扩充数组容量。
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数组容量扩容:
public class Demo1 {
static int []array=new int [2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rray=addLengthArray(array);
for(int i = 0;i<array.length;i++){
array[i]= i;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public static int[] addLengthArray(int[] array){
int[] newArray = new int [array.length*2];
//将array数组从0位置至array.length位置,复制到newArray数组0位置到array.length位置。
System.arraycopy(array,0,newArray,0,array.length);
return newArray;
}
}
1.上面的代码采用System.arraycopy方法实现,其声明为:
System.arraycopy(Object src,int srcPos,Object dest,int destPos, int length) ;
2.采用ArrayList类数组,它可以在需要时自动扩容;主要代码:Arrays.copyOf(arr,newLength)
探索ArrayList自动改变size真相
ArrayList的列表对象实质上是存储在一个引用型数组里的,有人认为该数组有“自动增长机制”可以自动改变size大小。正式地说,该数组是无法改变
大小的,实际上它只是改变了该引用型数组的指向而已。下面,让我们来看看java是怎样实现ArrayList类的。
一、ArrayList类的实质
ArrayList底层采用Object类型的数组实现,当使用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生成ArrayList对象时,
实际上会在底层生成一个长度为10的Object类型数组。
首先,ArrayList定义了一个私有的未被序列化的数组elementData,用来存储ArrayList的对象列表(注意只定义未初始):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其次,以指定初始容量(Capacity)或把指定的Collection转换为引用型数组后实例化elementData数组;如果没有指定,则预置初始容量为10进行
实例化。把私有数组预先实例化,然后通过copyOf方法覆盖原数组,是实现自动改变ArrayList的大小(size)的关键。有人说ArrayList是复杂的数组,我
认为不如说ArrayList是关于数组的系统的方法组合。
ArrayList的构造方法源码如下:
// 用指定的初始容量构造一个空列表。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
super();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属性指向新建长度为初始容量的临时数组
}
// 使用初始容量10构造一个空列表
public ArrayList() {
this(10);
}
/ *构造包含利用collection的迭代器按顺序返回的指定collection元素的列表
* @param c 集合,它的元素被用来放入列表t
*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如果指定集合为 null
*/
public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elementData = c.toArray();//用Collection初始化数组elementData
size = elementData.length;
if (elementData.getClass() != Object[].class)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size, Object[].class);
}
二、ArrayList实现自动改变size机制
为了实现这一机制,java引进了Capacity和size概念,以区别数组的length。为了保证用户增加新的列表对象,java设置了最小容量(minCapacity)
,通常情况上,它大于列表对象的数目,所以Capactiy虽然就是底层数组的长度(length),但是对于最终用户来讲,它是无意义的。而size存储着列表
对象的数量,才是最终用户所需要的。为了防止用户错误修改,这一属性被设置为privae的,不过可以通过size()获取。
下面,对ArrayList的初始以及其列表对象的增加和删除等三种情况下的size自动改变机制进行分析。
1、初始Capacity和size值。
从上面给出的ArrayList构造方法源码中,我们不难看出Capacity初始值(initialCapacity)可以由用户直接指定或由用户指定的Collection集合存
储的对象数目确定,如果没有指定,系统默认为10。而size的被声明为int型变量,默认为0,当用户指定Collection创建ArrayList时,size值等于
initialCapacity。
2、add()方法
该方法的源码如下:
public boolean add(E e) {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elementData[size++] = e;//添加对象时,自增size
return true;
}
方法中调用的ensureCapacityInternal主要用来调整容量,修改elementData数组的指向。其中涉及到3个方法的调用,其核心在于grow方法: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ernal(int minCapacity) {
modCount++;//定义于ArrayList的父类AbstractList,用于存储结构修改次数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0)
grow(minCapacity);
}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新容量扩大到原容量的1.5倍,右移一位相关于原数值除以2。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private static int hug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if (minCapacity < 0) // overflow
throw new OutOfMemoryError();
return (min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MAX_ARRAY_SIZE;//MAX_ARRAY_SIZE和Integer.MAX_VALUE为常量,详细请参阅下面的注解
}
通过以上代码,我们可知java自动增加ArrayList大小的思路是:向ArrayList添加对象时,原对象数目加1如果大于原底层数组长度,则以适当长度新
建一个原数组的拷贝,并修改原数组,指向这个新建数组。原数组自动抛弃(java垃圾回收机制会自动回收)。size则在向数组添加对象,自增1。
注解:
//定义于该类的常量,用来分配数组的size最大值。一些 VMs在数组里保留字头,试图分配更大数组时可能导致OutOfMemoryError:被请求数组的
size超出VM界限。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8;
//在java.lang.Integer类中常量MIN_VALUE、MAX_VALUE如下: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IN_VALUE = 0x80000000;//整型取值区间下界:-2147483648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AX_VALUE = 0x7fffffff;//整型取值区间上界:2147483647
//在java.util.AbstractList中modCount定义如下:
protected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0;
3、remove()方法
该重构方法其一源码如下(其它的就不累述了):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modCount++;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将后面的列表对象前移
elementData[--size] = null; // 数组前移一位,size自减,空出来的位置置null,具体的对象的销毁由Junk收集器负责
return oldValue;
}
private void rangeCheck(int index) {//边界检查
if (index < 0 || index >= this.size)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outOfBoundsMsg(index));
}
E elementData(int index) {//获取指定index所在位置的对象
return (E) elementData[index];
}
通过remove()源码的学习,我们不难看出,其改变ArrayList大小的核心与add()方法相似,都是同数组拷贝。
另外,如果确有必要,用户也可以指定ArrayList实例的容量,可以有效的降低时间成本。它是通过调用ensureCapacityInternal来实现的,源代码
如下:
public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if (minCapacity > 0)
ensureCapacityInternal(minCapacity);
}
因为size为private的,java给出方法来访问它:
public int siz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return this.size;
}
综上所述,在用户向ArrayList追加对象时,Java总是要先计算容量(Capacity)是否适当,若容量不足则把原数组拷贝到以指定容量为长度创建的
新数组内,并对原数组变量重新赋值,指向新数组。在这同时,size进行自增1。在删除对象时,先使用拷贝方法把指定index后面的对象前移1位(如果
有的话),然后把空出来的位置置null,交给Junk收集器销毁,size自减1,即完成了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3067190/article/details/82117149,https://blog.csdn.net/qq_43067190/article/details/82117149Vscode C环境配置最近迷上了vscode这款编译器,小巧美观,用起来也很顺手,最主要的是全平台。环境:WIN10 64 专业版...
主题先决条件 创建具有写入到 Kinesis Video Streams 的权限的 IAM 用户 将您的 Raspberry Pi 加入 Wi-Fi 网络 远程连接到您的 Raspberry Pi 配置 Raspberry Pi 摄像机 安装必备软件 下载并生成 Kinesis Video Streams C++ 创建者开发工具包 将视频流式传输到您的 Kinesis 视频流并查看实时流参见:在 Raspberry Pi 上使用 C++ 创建者开发工具包http...
shutdown.exe -a 取消关机shutdown.exe -s 关机shutdown.exe -f 强行关闭应用程序shutdown.exe -m \\计算机名 控制远程计算机shutdown.exe -i 显示“远程关机”图形用户界面,但必须是Shutdown的第一个参数 shutdown.exe -l 注销当前用户shutdown.exe -r
目录建表语句插入数据题目及答案建表语句-- 学生表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PRIMARY KEY NOT NULL, STUDENT_NAME VARCHAR2(80), BIRTHDAY DATE, SEX VARCHAR2(2))-- 课程表CREATE TABLE COURSE( ID INT PRIMARY KEY NOT NULL, COURSE_NAME VARC...
UART有一个奇偶校验,CAN通信有CRC校验。Modbus、MAVlink、USB等通信协议也有校验信息。在自定义数据存储时,有经验的工程师都会添加一定校验信息。你平时通信或者数据存储时,有用到校验信息吗?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校验算法。一、校验和校验和是最基本,也是嵌入式工程师最常用的一种校验算法,其实现方法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几行代码。实现的方式方法很多,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应用有所不同,下面以C语言8位校验和为例:uint8_t CheckSum(uint8_t *Buf,
C++核心编程本阶段主要针对C++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做详细讲解,探讨C++中的核心和精髓。1 内存分区模型C++程序在执行时,将内存大方向划分为4个区域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系统进行管理的全局区: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以及常量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堆区: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内存四区意义:不同区域存放的数据,赋予不同的生命周期, 给我们更大的灵活编程1.1 程序运行前 在程序编译后,生成了ex
题目输入一个整数,输出该数二进制表示中1的个数。其中负数用补码表示。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NumberOf1(int n) { int result = 0; unsigned int flag = 1; while(flag) { if(n&am...
1。http://www.80sec.com/2。edjpgcom.exe
涉及到的jar包,阿里的fastjson和poi的jar包我的json文档里数据的格式是这样的
首先明确:表空间,段,区,块,都是oracle的逻辑结构。 我这里先说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空间,段,区,块的逻辑层次是越来越低的。表空间包含一个或多个段,一个段包含一个或多个区,一个区包含一个或多个块。 一个段只能属于一个表空间。 一个区一定属于某个段。 分区表是一个大表分成多个分区。一个分区对应一个段,由一个段组成。 分区表的分区...
先上一下最终效果图:展示界面分为三个区域:最左边为功能按钮区:垂直排列按钮;中间为展示区:展示图片;最右边为状态文字区:展示当前状态。说明:带“退出”按钮,可进一步拓展为cv任务的深度模型测试界面,加载训练好的深度模型,将本地读到的图片送入模型,将测试结果用文字展示在右边,测试图片可展示在中间。源码(附注释)import sysimport cv2from PyQt5 import QtCore, QtGui, QtWidgetsfrom PyQt5.QtWidgets import
7-5 会场安排问题 (20 point(s))题目来源:王晓东《算法设计与分析》假设要在足够多的会场里安排一批活动,并希望使用尽可能少的会场。设计一个有效的 贪心算法进行安排。(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著名的图着色问题。若将每一个活动作为图的一个 顶点,不相容活动间用边相连。使相邻顶点着有不同颜色的最小着色数,相应于要找的最小 会场数。)输入格式:第一行有 1 个正整数k,表示有 k个待安排的活动。 接下来的 k行中,每行有 2个正整数,分别表示 k个待安排的活动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时间 以 0 点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