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重装系统之后,电脑上的3dsmax也用不了了,今天想重新下载回来,但是之前有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在安装3dsmax的时候,虽然有让用户选择安装路径,于是我选择安装到了D盘的某个文件夹下面,然而事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安装完之后我电脑的C盘少了将近10个G的空间,而真正安装到D盘的大概只有3个G左右,这对于很多C盘空间不足的用户来说是件特别恐怖的事情,所以我就觉得这东西跟之前的Visual Studio 2017是一样的尿性,明明说是安装到D盘,结果仍然大部分文件都装到了C盘,我之前解决VS2017的这个问题便是使用软链接,成功地将文件转移到了D盘,因此我今天也想试着使用软链接解决3dsmax的这个问题,没想到真的成功了,鉴于网上找不到明显的解决方案,我也就发一篇文章谈谈经验。
软链接这个东西的概念和原理网上一查一大堆,这里我就不详细说明了,直接讲讲怎么样将C盘上的文件搞到D盘。
首先说明一下,我的电脑操作系统是win10家庭中文版,对于使用win8,win7甚至以前版本的电脑,我不清楚这个方法是否试用,所以如果你使用的系统不是win10,我觉得你需要谨慎使用我的方法。
好,下面进入正题。
安装3dsmax的时候,系统有提示让你选择安装路径,我安装的是完整版的3dsmax2018,我在选择安装路径的时候将其选择为D盘的一个文件夹,我给这个D盘的文件夹起名为3DS_MAX_2018,具体路径是D:\3DS_MAX_2018。然后选择安装,等待若干时间后,安装完成,D盘的这个文件夹差不多是2.5个G左右,而C盘由原先的71.4G减少到62.7G(差不多是这个值),这个时候,安装在C的庞大文件应该都是系统默认的安装路径,它们大致有以下这些文件夹:
1、位于C盘的Autodesk文件夹,路径为:C:\Autodesk,打开这个文件夹,里面有两个文件夹,分别是Autodesk_3ds_Max_2018_EFGJKPS_Win_64bit_wi_zh-CN 和 WI.
2、位于C盘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下面的一个文件夹Autodesk,路径为C:\Program Files\Autodesk,请注意,目前这个文件夹是空的,但我担心以后产生的数据会保存在这个文件夹下面,所以也将这个空文件夹包含了进来。
3、位于C盘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下面有一个文件夹Common Files,打开这个文件夹,下面有一个文件夹,名字是:Autodesk Shared,这个文件夹不是空的,而且挺大,路径为: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Autodesk Shared
目前我在Program Files文件夹找到的有关3dsmax的文件夹就这几个,它们都是我在5月3号添加进来的,所以对比于其他文件夹的创建日期,很快就找到了这几个文件夹,下面还有Program Files(x86)文件夹下面的一些文件,请注意,Program Files(x86)和Program Files这两个文件夹不一样,它们是在C盘下两个完全独立的文件夹。
4、位于C盘的Program Files(x86)文件夹下面有一个文件夹名为Autodesk,打开它可以看到两个文件夹,分别是:Autodesk Desktop App 和 Backburner,路径是:C:\Program Files (x86)\Autodesk
5、位于C盘的Program Files(x86)文件夹下面的Common Files文件夹,打开Common Files,里面有一个文件夹Autodesk Shared,它包含了三个文件夹:Materials、Revit Shared、Uninstall Tool,路径是:C:\Program Files (x86)\Common Files\Autodesk Shared
目前就是这五个文件夹,在安装完3dsmax之后它们占用了C盘将近10个G的空间,请注意我在上面标出的五个路径,它们是我要使用软链接的这五个链接。
接下来,我们使用软链接将这五个文件夹下面的文件转移到D盘以节省C盘空间,同时保证软件可以正常运行。
首先,使用管理员身份运行命令提示符(或者叫命令行),由于我比较笨,所以我是用小娜搜索的“命令提示符”,出来结果后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这个非常重要,必须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而不是平时玩命令行的那种直接运行),出来后有一个控制台,或者干脆叫黑窗口吧,这个黑窗口有这么一行信息:C:\Windows\system32>,在信息末尾还伴有光标闪动,如果你的结果跟我一样,就说明我们打开的是同一个东西。
接着我要说一下使用软链接的一些细节。
我们知道,软链接命令是 mklink /D,后面跟着两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你的文件所在的原来的地方,比如我上面所标出来的着5个路径,也就是文件原来保存的地方,第二个路径是你要将第一个路径的文件转移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我创建了软链接且操作成功,那么第二个路径保存的就是我第一个路径里面的文件,而第一个路径下的文件就被搬到第二个路径下面来了。因此第二个路径我使用的是D盘下面的一些路径。
现在开始操作,首先对于第一个路径,即我上面提到的C:\Autodesk,我计划将它转移到我D盘下面的3DS_MAX_2018这个文件夹下面,也就是说,转移成功后,D盘的这个3DS_MAX_2018文件会出现一个文件,名为:Autodesk,它链接的是C盘的那个文件夹Autodesk,因此现在确定mklink /D的第二个路径,那就是D:\3DS_MAX_2018\Autodesk。在开始操作之前,我需要将C:\Autodesk这个文件完全搬掉,包括它的文件夹名,因此我在D盘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叫文件中转,顾名思义,它是用来中转文件的一个中间介质,然后单击Autodesk文件夹,右键,剪切,到文件中转这里,打开文件中转,右键,粘贴,此时系统可能会提醒需要管理员权限,点击同意就可以(对了,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开始转移文件之前一定要保证你所以关于3dsmax的进程全部关闭,不然会出现文件以打开无法转移的错误提醒),接着系统会将Autodesk的所有文件转移到文件中转这里,你需要做的就是等待转移完成。
经过若干时间后,C盘的Autodesk文件以及被完全转移到了D盘的文件中转这个文件夹下面,此时你若还想打开3dsmax,可能会提示错误,无法打开,这是正常现象。同时你会发现C盘也没有了Autodesk这个文件夹,接下来,切换到黑窗口(命令行),
输入命令:mklink /D "C:\Autodesk" "D:\3DS_MAX_2018\Autodesk"
这行命令就是创建软链接的命令,其中 mklink /D中间有一个空格(不过似乎有没有空格都无所谓,而且字母D大小写也无所谓,不过还是规范点好),接下来就是连个路径,注意两个路径都要用双引号包含起来,在按下回车键之前,请注意:C盘下面没有Autodesk这个文件夹,这个是必须的,如果有,按下回车后会提示文件存在时无法创建链接。而D盘的3DS_MAX_2018文件夹下面也没有Autodesk这个文件夹,真正保存有文件的还在文件中转这里。按下回车,正常的结果是:
为 C:\Autodesk <<===>> D:\3DS_MAX_2018\Autodesk 创建的符号链接
如果你的结果跟我不一样,请检查语法是否准确,检查你的条件是否达到了我上面说的要求。
如果一样,那么现在你可以在C盘看到一个文件夹,名字是Autodesk,但它跟其他文件夹长的不太一样,这个是正常的,它的图标类似于桌面快捷方式的那种图标修饰。如果你尝试打开这个文件夹,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大致意思就是你没有办法访问这个文件夹(因为相应的位于D盘的那个文件夹还没有弄过来),这个正常。
接下来,打开文件中转这个文件夹,单击Autodesk文件夹,右键剪切,到D盘3DS_MAX_2018文件夹下面,右键粘贴,此时这个庞大的文件在一瞬间就转移到3DS_MAX_2018这个文件夹下面来了,接下来你到C盘,重新双击C盘的这个Autodesk文件夹,发现它可以打开了,这是正常情况。转移第一个文件夹的过程就这样完成了,此时你会发现你的C盘大概能多出5到6个G的空间。剩下的那4个文件夹,也是使用同样的操作,至于想把它们弄到那里,随你的喜好。
我再啰嗦一句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建一个用来中转文件的文件夹,然后先将相关文件剪切到这个文件夹下面,在创建软链接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软链接的第一个路径所在的文件夹是找不到的,如果有同名文件夹,创建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也要确保第二个路径参数所在的文件夹同样找不到,因为在创建完成后你需要将文件中转里面的那个文件夹搞转移到第二个路径参数所属的文件夹这里,最后,转移完成后,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千万不要修改这里面其中任何一个文件夹的名字,不然下次你就打不开3dsmax了。而其他那四个文件夹,根据我第一个方法演示的同样类比过来就可以。
安装3dsmax之前我的C盘有71.4G,安装完后C盘是62.7G,转移完后C盘有空间70.5G,剩下的其他路径我还没有找到,不过装这么大一个东西C盘少了差不多900M也还能接受,可能在Windows文件夹下面还有未转移的文件,不过我非常建议动Windows下面的东西,这个文件夹下面装着操作系统等等一些非常重要的文件,我无法确定软链接转移了之后会不会出毛病,也无法确定你是否会操作失误,误删了东西,那后果可能就是重装系统。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动Windows文件夹下面的任何东西了。
码了这么多字都没上一张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我在试验完之后才能证明这个操作的确可行,至于过程也就没有截图了,将就着看吧,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尽我所能帮助你。
如果我们想根据某一列来过滤记录,如何实现呢?很简单,定义一个过滤器filter。这里只演示定义一个过滤器的情况。现实中你可以定义多个灵活的过滤器,通过替换过滤器来实现各种各样的过滤。一、过滤器代码:importorg.eclipse.jface.viewers.Viewer;importorg.eclipse.jface.viewers.ViewerFilter;publicclassMyF...
声明以上酷我音乐接口仅限于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练习使用,禁止商业用途,如有发现直接禁IP和域名,若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删除QQ群①:579621905(技术探讨)QQ群②:261097396(群友交流)更多接口请前往博客 博客地址更换域名通知:api.bzqll.com此域名不知道谁在微信搞成了诱导分享导致已经被封禁,目前做保留,请尽快更换新的域名 api.itooi.cn``ap...
文章转载:https://github.com/meirwah/awesome-incident-response/blob/master/README_ch.md用于安全事件响应的工具与资源的列表,旨在帮助安全分析师与 DFIR 团队。DFIR 团队是组织中负责安全事件响应(包括事件证据、影响修复等)的人员组织,以防止组织将来再次发生该事件。目录 对抗模拟 工具集 书籍 社区 磁盘镜像创建工具 证据收集 事件管理 Li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qinyuanpei/article/details/45169969Lua5.3已经发布好长时间了,可是因为LuaForWindows的Lua版本无法和官方保持一致,所以想尝试下编译Lua5.3的源代码,因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是应该要懂得编译原理的相关内容的啊(可是我真的没有学过编译原理啊!…..)。好了,那么今天博主将在
【CSDN编者按】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首次发现半导体现象;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了光生伏特效应,而这也是半导体被人们发现的第二个特征;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了光电导效应;直到1947年12月,半导体的全部特性,才被贝尔实验室全部总结完毕。回忆往昔近两百年,半导体市场经历了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风光,也经历了英特尔和美国能源部的牵头研究、以及厂商间的“厮杀”.....
1、处理方法@RequestMapping("/helloworld")public String hello(){System.out.println("这是我的第一个springmvc的测试文件");return "success";}2、处理类@RequestMapping("springmvc")@Controllerpublic class Spr
0x01:简介 有个项目刚好需要用到震动马达的,为了手感更好所以选用了线性马达,但baidu了很久都没发现什么有人折腾这个东西的,记录一下0x02:拆解 我这是在taobao购买的:一个 iphone6s,一个iphone6 的线性马达。买回来直接上电电流很大,是不会震动的,网上也没找到拆解的文章,为了搞清楚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只能拆解了分析了,这里拆解的是 iphone6的线性马达:拆完发现也就是由两个线圈,我猜原理是,电流通过线...
本文讲解一阶段(one stage)的目标检测方法,包括 YOLO 系列算法(V1~V5)、SSD、RetinaNet的算法思想、网络结构、训练细节和性能效果等【对应 CS231n Lecture 11】
后台返回的富文本编辑器的内容是不能够在小程序里解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找了一个插件wxParse,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先下载这个插件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SuperDalu/wxParse.git把这个文件放在微信小程序assets目录下在需要解析富文本的js文件和wxml文件中分别引入并使用wxParse方法处理富文本数据,用模板去解析...
Vector公司的针对汽车电子行业的总线分析工具,现在我用CANoe7.6版本进行介绍,其他版本功能基本差不多。硬件我使用的是CANcaseXL.1,CANoe软件的安装很简单,先装驱动,再装软件。安装完成,插上USB,连接硬件,这样在控制面板中,VectorHardware进行查看通过查看信息可知,CANcaseXL中的两个piggy,一个是251(高速CAN),一个是7269(LIN),另...
我们在选择VPS、服务器架设项目之后,所有的项目、网站数据都需要我们自行备份和维护,即便有些服务商有提供管理型服务器,但是数据自行备份和管理才是较为靠谱的。无论是网站,还是其他项目,数据的备份方式有很多种,有服务商提供的快照备份,也可以我们手工和自动利用脚本备份到本地服务器或者远程服务器。 但是,较多的做法都只能做到定期和定时的备份,如果我们网站项目数据吞吐量比较大,那定时备份并不能完美的解决数据...
YOLO目标检测算法诞生于2015年6月,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高精度、高效率、高实用性”目标检测算法的代名词。在原作者JosephRedmon博士手中YOLO经历了三代到YOLOv3,今年初JosephRedmon宣告退出计算机视觉研究界后,YOLOv4、YOLOv5相继而出,且不论谁是正统,这YOLO算法家族在创始人拂袖而出后依然热闹非凡。本文带领大家细数在此名门之中自带“YOLO”的算法,总计23项工作,它们有的使YOLO更快,有的使YOLO更精准,有的扩展到了3D点云、水下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