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Native 工作原理与生命周期_reactnative进程常驻_小栗帽今天吃什么的博客-程序员宅基地

技术标签: react.js  react native  

React Native 简介

关于React框架,其最早诞生于Facebook内部。当时,由于前端MVC框架性能无法满足Facebook项目的性能需求以及扩展需求,Facebook的员工之一Jordan Walke索性自己着手开发React框架,并于Facebook内部进行使用。2011年用于Facebook的newsfeed;12年用在了Instagram项目中;并在13年于美国的JSConf大会上正式将React.js开源。
后来,Facebook也致力于使用HTML5进行移动端的开发。但HTML5开发的APP只是在H5外部套上了一个外壳后在移动平台运行,性能上远不及原生的App。并且这种差距仍在不断拉大,最终迫使Facebook放弃了HTML5的技术路线,并于2015年3月发布了ReactNative,专注于移动端App的开发。
RN建立在React的基础之上,底层通过对iOS以及Android原生代码的封装与调用,使得开发者可以通过编写javascript代码而得到可调用iOS平台以及Android平台原生代码的App。

React Native 工作原理及生命周期

React Native的工作原理

React Native框架内部提供了非常多的内置组件,包括基本组件如:

  • View
  • Text
  • Image

用于一些功能布局的组件如:

  • Button
  • Picker

iOS平台与Android平台的API等:

  • Alert
  • AsyncStorage
  • CameraRoll

在React框架中,JSX代码通过React框架构造出虚拟DOM,最终将其渲染至浏览器的真实DOM中。在React Native中,JSX源码通过RN框架编译后,通过对应平台的Bridge实现与原生框架之间的通信,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代码中调用RN提供的API,RN就通过对应平台的Bridge调用原生框架的方法。
与React框架类似,当应用的UI层发生变化时,React Native将调用底层的diff算法,通过映射的虚拟DOM计算出修改后的JSON映射文件,再将变动后的JSON文件渲染到原生的App中。因此,在React Native中,我们也只需通过控制state和props的改动来引起iOS平台或Android平台的视图层的改变。

React Native 与原生平台的通信

React Native框架采用JavaScriptCore作为JS虚拟机,通过JSON文件和Bridge进行通信。在使用Chrome浏览器调试时,所有的js代码都将运行在Chrome的V8引擎当中,与原生代码间通过WebSocket进行通信。

React Native 组件间通信

与React框架相同,在React Native中,开发的最基本元素就是组件,当然也将会涉及到组件间的通信。接下来我将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组件间通信情况。

父子组件间通信

如React一样,在RN中,我们也可以通过props向子组件传递数据。
下面象征性地给出一个子组件的定义:

import React, {
     Component } from 'react';
import {
     View, Text } from "react-native";

class Child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

	render() {
    
		return (
			<View>
				<Text>{
     this.props.text }</Text>
			</View>
		);
	}
}

export default Child;

而在父组件中,我们只需要通过props即可传递数据给子组件:

import React, {
     Component } from 'react';
import {
     View } from "react-native";
import Child from './Child';

class Parent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text: "Hello React Native!"
		};
	}

	render() {
    
		return (
			<View>
				<Child text={
    this.state.text}></Child>
			</View>
		);
	}
}

export default Parent;

子组件向父组件传递消息

我们知道,React是单向数据流,并且数据是从上向下流的,因此只能由父组件通过props将数据传递给子组件,而子组件无法向父组件传递数据。但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子组件向父组件通信传值的需求,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实现子组件向父组件通信的操作。

/**
 * 这个是父组件
**/
import React, {
     Component } from 'react';
import {
     View } from "react-native";
import Child from './Child';

class Parent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text: "Hello React Native!"
        };
    }

    updateMe(newText) {
    
        this.setState({
     text: newText });
    }

    render() {
    
        return (
            <View>
                <Child text={
    this.state.text} updateParent={
    this.updateMe.bind(this)} />
            </View>
        );
    }
}

export default Parent;
/**
 * 这个是子组件
**/
import React, {
     Component } from 'react';
import {
     View, Text, Button } from "react-native";

class Child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

    updateParent(newText) {
    
        this.props.updateParent(newText);
    }

    render() {
    
        return (
            <View>
                <Text>{
    this.props.text}</Text>
                <Button title="点我修改父元素text" onPress={
    () => {
     this.updateParent("这是修改后的Text") }} />
            </View>
        );
    }
}

export default Child;

多级组件间通信

如果组件间父子层级过多,虽然也能通过上述方法一级一级地传递下去。但是组件之间嵌套逻辑太深,通信冗长,会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同时也会大幅降低App性能(可以想象一下事件从顶层传递给最底层,再由最底层一级一级向上调用的过程)。这种情况可以使用Context等方式进行跨级通信。

React-Native Context跨层级的组件通信

无前后关系组件通信

如果是没有父子关系的组件,可以通过AsyncStorage等方式进行通信。也可以使用EventEmitter/EventTarget/EventDispatcher继承或实现接口的方式、Signals模式或发布者/订阅者的广播形式实现无直接关系组件之间的通信。

React Native 生命周期

React Native框架中,所有的组件都具有生命周期。RN为开发者提供了多个生命周期函数,作为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切入组件的钩子(hook)。下面将分阶段介绍一下RN的生命周期。
基本讲到生命周期的地方必有这张图

初始化阶段

  1. getDefaultProps:在组件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this.props​初始化它的属性,而且在组件初始化后,再次使用这个组件不会调用​getDefaultProps​函数,所以组件不能自己修改​props​,只可由调用它的组件在外部进行修改。
  2. getInitialState:该函数用于初始化组件的状态。该状态是随时变化的,也就是说这个函数不同于上面的getDefaultProps,该函数可以被多次调用。可以通过this.state.XXX获取该属性值,也可以通过this.setState对该值进行修改。
    一旦调用了this.setState方法,组件一定会调用render方法,对组件进行再次渲染,不过,React框架会根据DOM的状态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真正渲染。

加载阶段

  1. componentWillMount:组件将要开始加载,如果需要在组件开始加载前执行一些操作,就在这个函数内添加代码。
  2. render:组件根据props和state生成DOM,并将其返回。
  3. componentDidMount:组件挂载完毕。

更新阶段

当由于props或state变更导致组件需要重新渲染时,就会经历该阶段。该阶段的生命周期如下:

  1.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当接收到更新的props时便会执行该函数。
  2. shouldComponentUpdate:该函数用于判断props或state的更改是否会引起视图层的更新。默认情况下是会引起更新的,但开发者可以使用RN提供的这个函数自主决定什么时候触发更新,可用于减少不必要的UI更新以优化App性能。
  3. componentWillUpdate:当函数shouldComponentUpdate返回True时,执行该函数,表示即将执行视图更新操作。从逻辑上其实可以明白,该函数执行期间是不允许再修改props和state的值的。
  4. componentDidUpdate:组件更新完成后。该函数具有两个参数prevPropsprevState,分别表示更新前的props和state。

销毁阶段

  1. componentWillUnmount:该函数在组件即将被卸载和注销前执行。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53126706/article/details/120762499

智能推荐

php文件操作系统-程序员宅基地

php文件操作系统、php文件系统一共就2个php页面分别是docusystem.php与ajax.php,能够实现功能如下:添加文件、新建文件夹、删除文件、支持文件中文名全名及显示。本文件系统界面美观、代码简单通俗易懂等。

兼容IE8-程序员宅基地

由于IE8不支持HTML5,而它又是Win7的默认浏览器,我们即使讨厌它,在这几年却也拿它没办法。最近做了个需要兼容IE8的项目,不可避免地用了HTML5+CSS3,甚至canvas和svg,做兼容工作的时候不仅叫苦不迭。一个项目下来后,倒是收集了一些志于让HTML5兼容IE8的库,还有一些零散的代码和优雅降级的技巧,整理如下。IE8的兼容工作是个大活,这篇文章还不完整,肯定有很多疏漏和不足,..._webpack addeventlistener ie

在Virtual Box中安装Kali Linux教程_termuxa安装kali-程序员宅基地

这篇博客写的很好,我就不多说了https://blog.csdn.net/JaydenWang5310/article/details/78104472另外附上本人的Kali Linux镜像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S-fpxDOLwtrrvF9MyT1Rg 提取码:0jm3 ..._termuxa安装kali

lnmp1.4 环境安装 memcached 和 object-cache.php 过程记录及内存缓存加速效果-程序员宅基地

大家都知道 wordpress 的弱点在于频繁访问数据库,导致网站打开速度并不理想。使用 Linux 服务器可以添加 memcached 缓存,把常用数据都缓存到内存中,以后访问的时候直接从内存读取数据,提高了访问速度,降低了 php 数据库资源消耗,一举两得。本文主要介绍在 lnmp 环境中安装 memcached 缓存系统的过程。Memcache..._object-cache.php

UVA101 有感_vjudge 502-程序员宅基地

@2019/12/17 15:47virtual judge 502,等会在提交吧。从写好大致代码到过样例到自己测试都OK的情况,陆陆续续的过程大概有几个小时吧。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一些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如下:①对string对象输入后,不能再重新赋值,只能使用assign成员函数对其他string对象赋值,如:sign.assign("moveonto");②容器的end()返回..._vjudge 502

Nginx proxy_set_header设置Host为$proxy_host,$host与$local_host的区别-程序员宅基地

proxy_set_header设置Host为$proxy_host,$host与$local_host的区别转载 2015年11月18日 22:29:289689先来看下proxy_set_header的语法语法:proxy_set_header field value;默认值:proxy_set

随便推点

mysql存储过程实例-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目录读者信息表实例1:查询语句实例2:myql操作及查询实例3:参数-数字交换实例4:if判断-比较数字大小实例5:case..when判断-比较数字大小实例6:while..do循环-向表中插入数据读者信息表创建读者信息表create table reader(card_id char(18) primary key,name varchar(20) not null,sex...

Device classes-程序员宅基地

USB defines class codes used to identify a device’s functionalityand to load a device driver based on that functionality. This enables adevice driver writer to support devices from different manuf

正则表达式-python-程序员宅基地

以爬虫爬取的猫眼为例import requestsimport redef get_one_page(url):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 'Chrome/76.0.3809.132 Safari/537.36 ' } re

div实现拖动效果_div拖动效果-程序员宅基地

先屡一下实现思路1监听到鼠标点击下去的事件,2.在此同时,获取鼠标在div的位置,即距离div 的 top,left 的距离,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这个值不变,从而实现拖动3.监听到鼠标松开的时间,此时不在同步div与鼠标的相对位置代码: 已测试 引用http://blog.csdn.net/mixi9760/article/details/52059047htmllang="_div拖动效果

实验——wiki训练词向量-程序员宅基地

前言下面的步骤是个人实验过程。亲测可行,实验结果是利用维基百科的数据训练了100维的词向量,已完成的词向量分享给大家。附下载链接。大家也可按照实验步骤自行尝试。数据下载我们使用维基百科训练词向量。附:维基百科数据下载地址抽取wiki正文内容下载下来的wiki是XML格式,需要提取其正文内容。无论是python2.7还是3.X版本,我们都可以使用一个开源的解压项目来抽取数据正

kali老是自己锁屏?关闭kali自动锁屏_kali不锁屏-程序员宅基地

1、打开kali,点击这里:2、点击“设置→电源管理器”:3、“安全性→在佛那个锁屏会话,然后改为“从不”,关闭即可”。_kali不锁屏